进入七月份以来,便开始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,燥热的天气,即使待在室内,不开个空调或风扇也会觉得闷热不堪。然而,如此酷暑,却丝毫没有减弱公路养护职工的激情,他们头顶烈日,在公路上锄、修、铲、扫,尽职尽责,细心地呵护着公路,用滴滴汗水在高温下践行着公路人的职责,换来道路的“畅、洁、绿、美、安”。
近日,笔者一行走进靖远公路管理段乌兰养管站养护一线,走访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。
今年48岁的狄宗仁是X322线乌兰养管站的一名养护工,笔者遇到他时正在清除路肩淤泥,铁锹在手中既熟练又轻松,那股干劲一点也不吃力,脸色黝黑、皮肤粗糙的他在一身橘红的映衬下成了公路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狄宗仁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描述着自己的工作,“搞公路养护与别的工作不一样,别的行业要避高温,但是我们要在高温中,时刻准备着清理道路上的抛洒物以及随时做好公路抢险工作。”
X322线是靖远县重要交通干线,乌兰养管站担负着境内19.19公里的养护任务,由于该段毗邻乡镇厂区、学校铺面的原因,养护工作量大,特别是每天运输车辆多,道路上石块、沙石较多,给路面的养护带来很大压力。为保障路面的清洁和完好,养护工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对路面进行清理。“石子、沙子和黄泥混合起来的道路障碍物,是最难清扫的,特别是被雨淋过的情况,通常隔几小时不清理,道路就不成样子了,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。”因此,狄宗仁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,就是重新绑制一把新扫把,“一般情况下,扫把是天天绑,如果碰到难清理的路面,扫个把小时就得重新绑制一把。”狄宗仁还告诉我们,除了道路维护,道路抢修也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,不管多高的气温,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,只要有紧急情况发生,他们都必须及时赶到现场,进行路面清理,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。
在公路的一侧笔者见到了正在清理边沟的养护工王军,他今年45岁,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已逾25年。他告诉我们,在夏季道路养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路面清扫及时、路肩整平及时、桥涵边沟疏通及时、水毁修复及时。道路清扫需要时刻盯紧做好,不然将会严重影响通车安全;路肩整平要做到横坡适度、边缘顺直,与路面衔接平顺,表面坚实平整、清洁、无高草;桥涵边沟疏通时做到无杂物、无淤塞浮物,进出口良好,边沟内不积水。所以养护工人常常要头顶烈日,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。“因为要长期在高温下工作,所以我们的工作服全部都是长衣长袖,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。”王军说。
王军和我们聊了几分钟后,继续投入到公路养护工作中。在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一位女养护工正在安全作业布社区疏导车辆。她叫高琴霞,今年40岁,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二十年,她说,以前都是早上7点半才开始工作的,由于高温季节到来,道路突发性状况增多,路面上的杂物较之前多,为了及时清理路面杂物,给行车带来更加便利的环境,将上班时间提前了一小时。临近中午,烈日当头,当我们问及她午饭午休时,她笑着说道:“如果工作的路段离家近,就在家里吃;如果在路头或路尾回不了家,我们都在养护车上吃。”
樊玉林,乌兰养管站站长,同事习惯称呼他“老樊”,今年54岁,明年就退休了。笔者见到樊站长时,他正背着马达,握着打草机,轰隆隆地沿着路边割草。我们刚刚靠近,就被机子“扫”出的杂草“扫射”了,他关掉割草机打招呼。已是汗流浃背,他说:“割草的时候不能靠得太近,小石子、还有玻璃碴,都要小心飞起来伤到人,没办法,就戴副墨镜挡一挡。樊站长爽快地笑着说:“背着这个30多斤的重家伙,绝对是体力活加技术活,最初开始干这活的时候,手抖得都挟不起菜来,现在一口气割上1公里都没问题”。
樊站长凭着一股子勤勤恳恳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,曾多次获得白银公路管理局“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”称号,在他的带领下,乌兰养管站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段的前列。即将退休的他,工作热情丝毫不减,正在以实际行动站好自己一辈子养路工作的最后一班岗。樊站长告诉我们,目前主要工作是巩固路域环境整治成果和汛期公路日常养护。
当我们结束这次走访活动的时候,已是中午时分,乌兰养管站的职工们仍然在工作,一定是上午的工作任务还未完成。在回来的路上,凝望着公路两侧的养护工——我们的兄弟姐妹,不由得心底泛起阵阵感动!烈日下的闪闪橘红,平凡坚守的养路人,你们不是风景,却造就了最美的风景,你们不是画家,却描绘了最美最长的画卷。(魏明李莉)